灾害状态下的应急保障是国民最重要、最基本的“民生”之一;在灾害面前,各级政府及相关公共机构是否具备快速反应能力,是考核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
现代应急管理发展趋势以及提升应急状态下政府及公共机构的快速反应能力,对应急保障物资的储备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构认为,一个国家的应急管理能力不仅取决于其管理水平与经济实力,同时还取决于其社会资源的动员能力。因此,应急保障社会资源储备体系的建立是一项适应新时代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制度创新,是一项充分利用我国社会市场发展的成果提升中国应急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的重要手段。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应急物资实物储备、社会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管理制度”。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信构提出了构建应急保障储备社会化的构想,该构想的核心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引用现代征信体系,建立一个应急保障储备从实物储备向能力储备机制转化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应急保障储备社会化数字协同平台的工作机理是:充分利用现代社会征信体系和信用大数据,通过对各类市场化商事主体进行统一征信和信用能力等级评价,构建基于应急保障储备合格供应商征信数据库、根据应急储备物资目录规定的产品质量征信数据库、供应商及应急保障产品质量动态监测等内容的信用信息平台;应急保障信用信息平台向应急采购及储备管理和相关公共机构提供包括供应商基本信息、资格资质信息、产品供给区域信息、产品规格信息、产品价格信息、供应能力信息、公共信用记录等在内的关键数据,同时提供应急保障储备供给能力分布、产业分布以及供给时效的综合分析结论。
显然,应急保障储备社会化数字协同平台从根本上解决应急保障物资交易量与应急保障物资社会存量之间的关系。因为现实中应急物资的储备不仅涉及应急物资公共采购范畴内的资源,而且涉及国民经济体系中可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的保障应急需要的各类社会资源。应急保障储备社会化数字协同平台的建立,就是解决如何利用我国国民经济的存量资源能够低成本的实现向应急保障资源的转化。
应急保障储备社会化数字协同平台巨大的社会价值在于:
首先,有助于降低公共资金支出水平和大大提高公共采购效率,有助于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服务于应急状态下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事后恢复建设,以及大大提高应急状态下的动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其次,充分发挥应急保障储备社会化数字协同平台的作用,推动我国应急领域信用生态环境建设。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平台的征信功能,能够即时向社会提供各类商事主体的信用状态、公共信用记录,将对提升信用交易水平、提升交易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将为构建应急产业主体供应链的信任机制奠定基础。
最后,通过应急保障储备社会化数字协同平台梳理、整合、分析各项数据以及各项数据反映的经济特征,通过逻辑、关联重新构建与完善数据结构,通过层次分析法、网络分析法,引用产业信用风险预警模型、行业发展景气模型、行业运营稳定性判别模型等,形成应急储备资源规模是否安全、布局是否合理、应急产业的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预警、预测结论,提高我国应急保障的预警能力。
应急保障储备社会化模式的构建涉及以下几个问题:如何科学、客观地选择供应商和潜在供应商?如何及时、准确地把握供应商的经营状况、技术水平、主要产品的总量及构成情况、增长潜力及瞬时供应能力?如何客观、准确地识别与评价供应商的履约能力及履约风险?如何及时、有效地动员供应商和其它社会资源等。
首先,我们采用国际国防采购通行的四项标准即:技术标准、质量标准、保密标准和信用标准定义合格供应商。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技术管理体系的标准性文件,并已经制定出了社会商品的认证标准体系。在质量管理方面,则有ISO质量管理系列标准,保密标准在某些特殊领域也已采用。但在厂商履约能力与履约意愿等信用评价方面目前尚无标准或评估的依据。在此,北京信构开拓性地引用我国已经颁布的国家标准《合格供应商信用评价规范》,建立应急保障各类厂商合格供应商信用评价制度,推动我国应急物资储备的社会化体系的建设。
其次,建立合格供应商信用评价与动态监测制度。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正在形成过程当中,任何的厂商在运营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自身财务实力的变化、市场结构的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自身的履约实力与能力,加之目前中国市场的监督力量尚不成熟与完善,持续性的履约意愿也将会受到来自内外因素的影响。因此,合格供应商评估机制建立之后,还必须对合格供应商的实施动态监测,不断剔除违约或失信的商事主体,并不断增加新的合格供应商。
最后,通过应急保障储备社会化数字协同平台,一方面,将经过处理后的企业信用信息、资源状态与分布的信息、以及应急保障大数据分析的信息向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相关社会组织、国际救援救灾组织等提供,并提出资源的时间与效率、成本与功能最佳组合或配置的结论;另一方面,接受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相关社会组织、国际救援救灾组织的应急采购目录、对交易供应商的信用评价等信息。同时,接受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对平台内各类厂商的监督、监测、监管。